人民幣為何掀起收藏熱?
人民幣咋就掀起了收藏熱?
其實這背后是“投資熱”甚至是“投機熱”。據某省古玩收藏協會的錢幣收藏專家講,近年來,人民幣包括紀念幣價格猛漲,一方面是這些幣種自身的稀缺性、歷史價值、藝術價值十分突出,另一方面“還有市場炒作”,股市交投低迷、房產投資受限,而游資總是在不停尋找投資渠道,可供炒作的人民幣收藏市場如同古玩、書畫市場一樣受到了青睞,例如“這些年新涌入人民幣收藏市場的,不乏教授、股民、炒房者、企業主”。照此說來,大量跟風游資的介入,使得收藏人民幣成為了一種“投機工具”,要知道泡沫總是伴隨著投機,就筆者見過的“歷史事件”,大約是在1997年前后,錢幣市場也有類似的一輪瘋狂炒作,當年泡沫破滅之后,多少投機者均是血本無歸!世上真有“價格一直只升不落”的物品?絕大多數投機都是“擊鼓傳花”的游戲而已。
所以,盡管錢幣價格“翻了多少多少萬倍”的消息甚囂塵上,但還是請各位看官理智,別急著翻箱倒柜找舊鈔,別急著火速入市炒貨幣。依筆者看,人民幣收藏是門大學問,什么是“全品挺版”?什么又是“九品”?什么是“豹子號”?什么又是“同號鈔”?什么是“平版水印5角”?什么又是“五星水印車工2元”?先補補基礎知識吧。筆者曾親身經歷過一件小事,同1980年版的50元人民幣有關。當時筆者發現這個版本的50元真鈔沒有防偽線,還曾納悶過;后來聽說就是因為沒有防偽線,市面上出現了一大批該版本的假鈔,迫使央行很快停止發行,導致1980年版的50元真鈔相對稀少,目前真品的身價去到單張3000元左右。這也就是某種錢“值錢”的講究所在。換句話說,某種錢幣“值錢”是有原因的,不是舊鈔就一定值錢,挑品種、看品相、辨真假,這些都是收藏紙幣的基本功。此外,交易流通與禁止流通的貨幣,在法律上有違法與合法的區別。
文末再說一個案例博君一笑:有位網友向錢幣專家求助,說是花大價錢買了一枚2009年版本的3分硬幣,想知道能賣多少錢。專家聽聞頓時無語,又一個買了“臆造幣”的“藏友”(水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