錢幣是如何評級的
錢幣評級就是確定一枚錢幣新舊程度的過程,這是一個相當主觀的過程,傳統上人們經常就用幣相較好、很好等比較模糊的詞來描述一枚硬幣的外觀。由于錢幣的新舊程度對幣值的影響非常大,簡單的缺少標準化的硬幣幣相描述方式顯然是不利于收藏幣的市場交易的,經過長期的發展,人們逐漸建立了一套相對客觀和標準化的錢幣評級標準,這套標準起源于美國,目前在全世界已得到非常廣泛的推廣。
在美國,較早的評級方式同樣使用較含糊的詞來給錢幣分類,后期較完善的字母等級系統主要包括差(Poor或PO)、一般(Fair或Fr)、接近好(Almost Good或AG)、好(Good或G)、非常好(Very Good或VG)、精美(Fine或F)、非常精美(Very Fine或VF)、特別精美(Extra Fine或XF)、幾乎未經流通(Almost Uncirculated或AU)、未經流通(Uncirculated或Unc)和亮麗未經流通(Brilliant Uncirculated或BU)。
50年代,William H. Sheldon在他的書中第一次提出了Sheldon標準,這個標準使用數字來表示幣的新舊,數字的范圍為1-70。
1986年,一家現代專業錢幣鑒定評級公司PCGS在美國成立。這家公司綜合了上述的兩個評級方法,同時用字母和數字來為錢幣的新舊評級,具體的級別包括BS-1、FR-2、AG-3、G-4、G-6、VG-8、VG-10、F-12、F-15、VF-20、VF-25、VF-30、VF-35、XF-40、XF-45、AU-50、AU-53、AU-55、Au-58、MS-60、MS-61、MS-62、MS-63、MS-64、MS-65、MS-66、MS-67、MS-68、MS-69和MS-70。這里MS是Mint
State的縮寫,意味像剛鑄造出來的一樣。等級越高,等級間的差別也越大,但如果想僅評個人觀察確定一枚幣的等級,則需要大量的經驗實踐來練就一雙火眼金睛,而頂級定級公司中的鑒定工作人員就是這樣一些經過大量訓練的專家。事實上,MS69和MS70之間的差別只能通過顯微鏡觀察到。這套級別適用于普制幣,對精制幣,有一套類似的標準適用,從PF1到PF70。
目前,世界上最權威的錢幣定級公司有PCGS、NGC和ANACS三家。這些公司目前都已擴展到能對世界上大多數國家發行的錢幣進行鑒定定級,包括中國從民國建國以來所發行的所有錢幣以及清末的一些幣種。經過鑒定的錢幣,這些公司會用特制的保護盒將錢幣密封,并在盒上貼上帶有鑒定定級結果的標簽,同時將資料保存在計算機數據庫中。這些公司會定期公布所鑒定的各種錢幣的數量以及其中各等級所占的百分比,由此對錢幣的市場交易價提供一個參考。除了這三家公司上,世界上還有很多其他的鑒定定級公司,但這些公司的權威性普遍得到懷疑。
錢幣的等級對錢幣的市場交易價有非常大的影響,一個級別的差別就可能導致價格相差數倍。以美國50州25分系統中1999年由費城鑄幣廠鑄造的康涅狄格州25分為例,在今天PCGS提供的市場參考價中,MS65級價格為20美元一枚,MS66級為25美元,MS67級為140美元,MS68級為1000美元,MS69級為6500美元,而目前還未發現有MS70級康涅狄格州25分硬幣,因此其參考價格欄為空。正是因為存在這種價格上的巨大差異,很多人從事一種稱為coin
cracking的業務。這種業務利用人為評定硬幣級別的主觀性,從市場上收購某些已得到定級的錢幣,將其密封盒砸開后將錢幣重新送定級公司評定,寄希望于新的鑒定級別能比原先鑒定的高一級,從而賺取巨額的利潤。
作為普通的錢幣收藏者,所要做的就是盡量保持后手中收藏幣的外觀,避免損傷錢幣,從而導致錢幣價值流失。原則上,任何時候都不要用手直接接觸硬幣表面,因為皮膚分泌的油脂會永久損害錢幣的光澤。應帶上專用手套后拿取錢幣,為避免留下劃痕,應盡量從邊緣抓取硬幣,避免接觸上下表面。原則上沒有必要清洗硬幣的必要,因為這很容易留下劃痕或影響錢幣表面的光澤。絕對需要避免是意外跌落錢幣,因為這幾乎100%會給錢幣帶來損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