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套人民幣炒作風險大
此前市場有傳言稱,第四套人民幣即將退市,很多人將這一消息作為投資人民幣收躲的由頭。但根占有關規(guī)定,作為國家的有價證券,紙幣只有在完全退出流通市場后,才允許進行買賣。第四套人民幣目前雖然并未正式宣布退出流通市場,但已經(jīng)基本完成了和第五版人民幣的新舊替換,收躲投資價格開始直線上升。
第三套人民幣是1962年開始發(fā)行的。當時,我國經(jīng)過了連續(xù)三年經(jīng)濟困難時期,在黨中央以"調整、鞏固、充實、進步"八字方針指引下,克服重重困難,大力發(fā)展生產(chǎn),使國民經(jīng)濟開始恢復和發(fā)展,國家財政金融狀況逐漸好轉。為了促進工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發(fā)展和商品流通,方便群眾使用,經(jīng)國務院批準,人行于1962年4月20日開始發(fā)行第三套人民幣。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比價為1:1,即第三套人民幣和第二套人民幣票面額等值,并在市場上混合流通。
第三套人民幣在第二套人民幣的基礎上對版別進行了全調整、更換,取消了第二套人民幣中的3元紙幣增加了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金屬幣。第三套人民幣自1962年4月20日發(fā)行棗紅色1角紙幣開始到1980年4月15日發(fā)行1角、2角、5角、1元硬幣止,經(jīng)過了18年的逐步調整、更換,共陸續(xù)收回第二套人民痹定除6種紙、硬分幣外)10種,陸續(xù)發(fā)行第三套人民幣13種,其中,10元紙幣1種、5元紙幣1種、2元紙幣1種、1元紙幣1種、5角紙幣1種、2角紙幣1種、1角紙幣3種、1元硬幣1種、5角硬幣1種、2角硬幣1種、1角硬幣1種。
1962年4月20日公布發(fā)行的1956年版棕色5元紙幣和1960年版棗紅色1角紙幣其中棕色5元紙幣在1955年3月1日開始發(fā)行的醬紫色5元紙幣的基礎上,對顏色、花紋進行了更換調整,該紙幣是第二套人民幣的更后一個品種。同時發(fā)行的棗紅色1角紙幣第三套人民是第三套人民幣的開始。1964年4月15日,第三套人民幣的深綠色2元紙幣和墨綠色2角紙幣同時發(fā)行。
1966年1月10日,發(fā)行有天安門水印的1965年版10元紙幣和1962年版1角紙幣。為了解決1962年版1角紙幣背面顏色與1962年版2角紙幣背面顏色相近似,不易辨認的問題,1967年12月15日調整了1962年版1角紙幣背面顏色,重新發(fā)行了1962年版1角紙幣。1969年10月20日,第三套人民幣深棕色5元紙幣和深紅色1元紙幣開始發(fā)行。1974年1月5日,發(fā)行第三套人民幣的青蓮色5角紙幣。1980年4月15日,經(jīng)國務院批準,開始發(fā)行1角、2角、5角和1元四種硬幣。這四種硬幣與市場流通的同面額紙幣等流通。至此,第三套人民幣13種券別發(fā)行齊全。
第三套人民幣1962年4月15日開始發(fā)行,到2000年7月1日停止流通,歷時28年。這套人民幣從1958年開始統(tǒng)一設計,票面設計圖案比較集中地反映了當時我國國民經(jīng)濟以農(nóng)業(yè)為基礎,以產(chǎn)業(yè)為主導,工農(nóng)輕重并舉的方針。在印制工藝上,第三套人民幣繼承和發(fā)揚了第二套人民幣的技術傳統(tǒng)、風格。制版過程中,精雕細刻,機器和傳統(tǒng)的手工相結合,使圖案、花紋線條精細;油墨配色合理,色彩新穎、明快;票面紙幅較小,圖案美觀大方。
第三套人民幣券別結構合理,紙、硬幣品種豐富,設計思想鮮明,印制工藝也比較先進。發(fā)行第三套人民幣,增強了人民幣的反假能力,為健全我國貨幣制度,促進經(jīng)濟發(fā)展發(fā)揮了重要作用。 這是一個拿錢買錢的時代,當退出流通市場的人民幣再度現(xiàn)身時,它已經(jīng)從一個被人們把玩的尤物化身為束之高閣的藏品。
在萬家馬甸郵幣卡市場,人頭攢動。偌大的交易廳內,不乏“豹子號”、“連體鈔”特價等字眼,圍觀其間的,有衣著鮮明的白領,有鶴發(fā)童顏的老人,更有以收藏老版人民幣為樂的行家。討價還價,竊竊私語……這一切讓充盈其中的老版人民幣顯得更為神秘。
柜臺前,有人拿著百元龍鈔注視,有人比較第三套人民幣小全套不同價位的區(qū)別,還有人猶豫著是否入手臺灣“央行”發(fā)行的辛亥革命100周年紀念鈔。一個攜帶著巨大財富的小眾市場襲來了。
建國以來,五套人民幣已經(jīng)在市面上轉了一圈,其中第三套人民幣的流通時間為最,歷時38年。1962年4月20日,人民銀行公布,首枚棗紅色1角券紙幣開始發(fā)行,之后第一套人民幣陸續(xù)面世,直到2000年7月1日正式退出流通市場。
整體上看,第三套人民幣包括壹元、貳元、伍元、拾元四種主幣和壹角、貳角、伍角三種輔幣,共7種面額,全套面值合計18.80元,但其版別卻有9種——其中壹角券有3種版別。人們最為熟悉的則是面額最大的“大團結”,舉國大團結的圖案深烙其心。
大全套的全家福陣容更是龐大,27個成員包括:1分、2分、5分各1張、1角藍字2羅馬、1角藍字3羅馬、水印2角平版2羅馬、5角平版3羅馬、1元2羅馬、1元3羅馬、2元五星水印、5元2羅馬、5元3羅馬 、10元2羅馬、10元3羅馬等。
其中能拿出來當做“幣王”的有二:棗紅色壹角券和墨綠色壹角券。談及棗紅色壹角券,萬家馬甸郵幣卡市場的一位賣家視之為珍品,我國第一次干紙印 刷雙面凹屬它,工人自己研制的永不褪色的色粉也被它占了好處,可惜的是,棗紅色壹角券成本頗高,存世1年零2個月,“短命”鈔王轉而化身為第三代“背綠 券”。
而這枚1角鈔票卻由于與1964年發(fā)行的2角紙鈔顏色極為相似,僅在市面上流通了14個月便遭回收待遇。其加蓋五角星水印的“背綠券”2008年市價高達1.6萬元,如今已是5萬有余。
較為特殊的是“1鈔2水印”,即在1枚鈔票同時印有五角星、古幣2種圖案的水印,第三套人民幣面世前,這種手法尚未有過先例。如“女拖拉機手”和“車床工人”券開創(chuàng)性的采用了“五角星與古幣”的混合水印,其中的古幣水印外形極為特殊,在此后的歷枚人民幣中不曾再現(xiàn)。
第三套人民幣的大全套因此倍為珍貴,10年時間里,上漲了20多倍。歷年的市場行情顯示,1999年,第三套人民幣大全套(7種面值14種圖 案)人民幣(全品)的收藏價為1000元,2001年1800元,2003年漲到2000元左右,2004年沖高至3100元,2005年繼續(xù)上揚至 3980元,2007年已破8000元關口,如今已達2.28萬元。
同版本的小全套(全品)價格要相對較低,后3位同號售價2800元,而在2007年時,僅為230元,整套包括:大團結10元一張、煉鋼5元一 張、車工2元一張、女拖拉機手1元一張、5角2角各2張、1角4張、五分1張、貳分1張、1分1張共計15錢幣,面值19.88元。與2000年退出流通 市場時相比,11年時間,已經(jīng)上漲了140倍
第四版人民幣中的大全(包括14張紙幣,面值共322.8元),目前市場價為6200元。而據(jù)商戶介紹,這套大全在 2008年底僅賣八九百元。不僅如此,從事錢幣經(jīng)營的王先生告訴記者,全套第一套人民幣目前身價已逼近300萬元,但長期有價無市,賣家惜售心理都很強,都開出高價,基本沒有炒作空間。第二套和第三套人民幣因發(fā)行時間比較靠前,收躲品市場中存量較少,炒作空間也比較有限,年均漲幅相對平穩(wěn)。與前幾版人民幣相比,第四版人民幣升值速度最快。但專家也提醒,由于第四版人民幣幾乎家家都用過,參與買賣的人更多,面臨的炒作風險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