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戳印“蘇維埃”袁頭機制銀幣的探討(柯昌建)
對戳印“蘇維埃”袁頭機制銀幣的探討(柯昌建)
[本文提要]:
通過安徽發現的兩枚戳印“蘇維埃”袁頭銀幣,人民幣收藏結合史料和史實,證實這種銀幣是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制作發行的蘇維埃早期貨幣。
一、戳印“蘇維埃”袁頭銀幣的發現
上世紀八十年代,安徽省先后在合肥市、霍山縣兩地發現兩枚戳印 “蘇維埃” 銀幣
圖1 合肥市省人民銀行金庫內發現的這種民國十年袁頭銀幣
圖2 霍山縣太陽鎮山區發現的這種民國三年袁頭銀幣
二、戳印“蘇維埃”袁頭銀幣產生的背景
1、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中國共產黨在湘鄂西建立了由洪湖、湘鄂邊、興巴歸、鄂西北、襄棗宜等六小塊地區組成的革命根據地。
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形勢圖
2、敵人軍事包圍、經濟封鎖,給初期蘇維埃政府的財政經濟造成極大困難。
3、建立蘇維埃自己的銀行,目的是調劑蘇區經濟,與敵人進行貨幣斗爭,保護群眾利益,保障部隊軍需供給。
4、1930年初,湘鄂西革命根據地石首、監利、沔陽三縣蘇維埃政府發行紙幣(信用券),可兌換現金。
沔陽縣蘇維埃伍角信用券
石首農業銀行壹元信用券
監利縣蘇維埃貳角信用券
5、由于沒有經驗,又沒有足夠的準備金,超量發行紙幣,導致幣值嚴重跌落,大量現金(銀元)被埋藏和流入白區。
6、蘇區政府采取緊急應對措施,在現行的袁頭銀幣上戳印 “蘇維埃” 三字戳記,“借幣為幣”,阻止這些銀幣出境。
7、中共湘鄂西省委有關文件,證實當時確實采取了以上這一做法。
三、戳印“蘇維埃”袁頭銀幣的主要特征與制作
1、“蘇維埃”三字戳記,是以簡陋的鋼制印戳沖頭,在現行的袁頭銀幣上,打印上去的。
2、這個戳印長寬為11×5mm,戳印皆打在袁頭后腦勺與后頸間,角度位置基本不變,且有規律。
3、圖示,打印戳印“蘇維埃”袁頭銀幣的工具工裝草圖見后。
打戳印工具工裝示意草圖
四、這是一次有益的嘗試和偉大的創舉
1、它為數月后,即1930年9月提議成立的“鄂西農民銀行”,收回各縣發行的紙幣,統一幣制,穩定金融,迎來湘鄂西革命根據地全盛的發展,提供了寶貴經驗和有益的借鑒。
2、它不同于一般戳記的銀幣,它刻意改變貨幣的發行和使用權的性質,體現了鮮明的時代感和革命性。
3、當這種戳印有“蘇維埃”字樣的銀幣,與現洋一同流入白區時,曾一度引起了國民黨最高當局的恐慌。由蔣介石、張學良簽發的有關國民黨文件證實了這一點。
五、結語
1、由合肥、六安地區所發現的兩枚這種極為少見的戳印“蘇維埃”袁頭銀幣,它是我黨獨立自主領導經濟建設和斗爭的歷史見證。
2、它制作發行的時間,雖然極其短暫,轉瞬即逝,但它就像劃破夜空的流星,放射出了奪目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