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年貳元并非錯版幣
60年貳元又名車工,它的知名度非常高,在收藏市場中無人不識。造成其知名度高,與其被很多人認定為錯版幣的因素有很大的關系,錯版幣在九十年代開始就風行至今,而當時60年貳元已經聲名在外,而錯版幣的說法讓許多人對其刮目相看,可以說車工在今天有這么高的升值率,這與其被視為錯版幣有一定的聯系,至少對于車工的升值產生了一定的推動作用。
但60年貳元是否是真的是錯版幣?其實很多收藏者并未深入研究,都是在傳聞中與流傳中就接受其就是錯版幣的事實。但收藏錢幣所存在的本質與意義,就是認識歷史,學習歷史,從60年貳元的錯版幣事件上反映出在錢幣收藏當中,很多收藏者并未認真對待錢幣收藏,當然這與一些新聞報道沒有經過謹慎了解就大肆報道有關而致使很多人輕易相信認同。而在一些省級的電視廣告上更不斷出現宣稱60年貳元就是錯版幣的宣傳,其實60年貳元被錯誤認為是錯版幣的行為已被牟利的幣商所利用或說幣商通過宣傳為60元貳元帶上錯版幣的光環,進而達到市場目的,從車工的市場結果看,車工的大幅升值無疑與被認同為錯版幣存在很大的關聯,因為很多人都認為錯版幣的收藏投資價值高。
實際上,在停止流通的前三套紙幣當中漢字都是繁體字,而60年2元中的貳字當然也是繁體字,而60年貳元的二橫在上面,不過是當時繁體字“貳”中的正確的常用寫法或是另一種正確的常用寫法,并不是錯字,在當時是個很正常與很平常,也是很普遍常用的寫法,今天雖然只通用的是規范的簡體字,但不能由此認為當年使用的繁體字的另一種正確的常用寫法就是錯字,因為我們不能以現在來衡量歷史。這種情況在第一套與第二套及第三套紙幣中繁體字貳的二橫在上面都是個普遍性的現象,并不是只有60年貳元才出現。如第一套紙幣當中,二十元藍色萬壽山與二十元咖啡色萬壽山及二十元打場的正背面都有二橫在上面的繁體字貳,且二橫都在上面,還有二十元小帆船與二百元頤和園正面的繁體字貳同樣是二橫在上面;還有個很有趣的現象就是二百元割稻的正面繁體字貳字的二橫在上,而背面繁體字貳的二橫則在內,難道這些也是錯版幣嗎?在第二套紙幣中的2分與2角及2元都在相同的情況,繁體字貳的二橫都是在上面,在第三套紙幣當中也不止60年2元的繁體貳字的二橫在上面,2角同樣也是相同的情況,可見這種情況在新中國貨幣中是個普遍性的現象,并非個別的,如果說60年2元就因為這個繁體貳字就是錯版幣的話,那么新中國貨幣中的錯版幣實在太常見了,這可能嗎?并且這錯誤從48年開始第一套紙幣發行至八十年代第三套紙幣2元與2角還在繼續在印制發行,一個這么明顯的錯誤會延續了幾十年嗎?如果認定60年2元的貳字二橫在上面就是錯版幣的話,等于我們在錯誤地否定歷史的正確,否定曾經為新中國紙幣付出努力與血汗的工作者。
作為歷史上曾是正確的現象,卻在今天被認為是錯誤的,只能說明這是我們今天的悲哀,就如我們現在使用簡體字,但不能夠因此去否定當年使用的繁體字是錯誤的一樣。今天我們在現在的普通字典或一般資料無法查找到當年繁體字的這種常用寫法,并不等于在歷史中不曾存在過,更不等于就是錯誤的,且在當年使用的繁體字中,有些繁體字有多一種常用寫法雖少見,但也并非沒有。反過來說60年貳元及其它面值為貳角,貳分與面值為貳百元的紙幣共同紀錄了歷史中繁體字貳字曾存在過的多種寫法,為今后我們查找歷史相關資料提供了正確及準確的證據。而與貳字存在相同情況的還有角字,在第二套與第三套紙幣角券中的角字內的一豎并沒有穿透下面的一橫,這同樣也不是錯字,但收藏就是這樣,能在錯誤中認識歷史,存在錯誤的認識并不重要,重要的是能夠學習與認識到歷史的真實。
如果我們仍然在繼續認定60年貳元是錯版幣,等于今天我們在否定正確的歷史,等于我們在無知地判定正確的歷史是錯誤的行為,但是在今天我們錯誤認為歷史是錯誤的行為,在歷史中卻是正確,也就是說這只是我們錯誤理解或誤解了歷史,但這不等于說歷史就是錯誤的,這只能說明我們對歷史的認識不夠深。我們不能夠用現在的眼光來否定正確的歷史,因為這是歷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