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演義系列郵票種類及背后的故事簡介
《三國》是我中華民族的古典文學四大名著之一,其主要的故事線是描繪了東漢被滅亡以后的故事,東漢滅亡之后魏國、吳國、蜀國的紛繁事件和眾多的人物。三國雖然是一部歷史小說,但也不僅僅是簡簡單單的講述那一時期的歷史人物和歷史事實,而是一部經過構思和加工的文學作品。作者成功地塑造了多個性格鮮明、栩栩如生的藝術形象。
直到目前為止中國一共發(fā)行了五組《三國》郵票,今天我就帶大件簡單的介紹一下這套郵票的小型張。
第一套郵票的發(fā)行是在1988年,這一套郵票總共四枚:分別是桃園三結義,三英戰(zhàn)呂布,鳳儀亭和煮酒論英雄。另外本套郵票還有一張小版郵票題為“千里走單騎”。 這張郵票之上人物眾多,最前方為關羽兩位嫂子的馬車,關羽則在隊伍中間身穿綠袍,而在隊伍的最后方是曹操為關羽送行的車駕。但看畫面就體現(xiàn)出一種前后呼應,靜中蘊動。然而設計者對所有人物的刻劃也是極其細膩,這之中不管是對曹操的送行,還是關羽的告辭,還有兩位夫人急于跟劉備想減的心情,都被設計者描述得淋漓盡致。在著色方面,設計者以泥黃色為底,又以淺褐色的波濤形花紋為邊框,通過這種技巧非常生動的描繪出畫面色彩各不相同的人物和車馬,其中又以關羽的綠色長袍最為突出,非常鮮明的描繪出了千里走單騎故事中的主要人物。
第二組郵票的發(fā)行時間是在1990年的12月10日,全套郵票的的數(shù)量為4枚,分別為“夜襲烏巢”、“三顧茅廬”、“單騎救主”和“大鬧長坂橋”本套郵票沒有發(fā)行小型張。
第三組郵票的發(fā)行時間為1992年,全套的數(shù)量為4枚,分別為“舌戰(zhàn)群儒”、“智激孫權”、“蔣干盜書”和“草船借箭”本套仍然沒有發(fā)行小型張的郵票。
第四組郵票的發(fā)行時間是在1994年,全套的數(shù)量為4枚,分別為“橫槊賦詩”、“劉備招親”、“威鎮(zhèn)逍遙津”和“火燒聯(lián)營”。另外本套也發(fā)行了小型張“赤壁鏖兵”本張郵票描寫的是孫,劉聯(lián)軍和曹操在赤壁的戰(zhàn)爭孫,劉聯(lián)軍以三萬人大敗曹操八十萬大軍。
第五組郵票是在1998年的8月26日發(fā)行的于此同時這也是這一系列當中的最后一組。這一系列郵票總共花費了10年的時間,郵票的總數(shù)為20枚,小型張的數(shù)量為3枚。第五套郵票所描繪的是故事之中第85回至120回的故事,同時也是根據(jù)這段故事所設計的系列特種郵票,也就是最后一組。所描寫的內容大部分都是蜀漢的悲劇故事。本套的小型張名字為“空城計”所用的題材是選用的小說第九十五回“馬謖拒諫失街亭武侯彈琴退仲達”。空城計之中,諸葛亮雖面對大軍壓境卻沉著面對強大敵軍,以其久負盛名的人格力量讓敵軍聞風喪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