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5年10元發行的歷史背景淺析
1965年10元正面左上角少數民族文字的底紋采用綠、紫、藍三色接線,三種顏色的分布位置較不規則,不同顏色的接線部分,顏色界限分明,既不錯位也不斷線留白,對套印的技術要求和精度要求極高。今日為大家講解1965年10元發行的歷史背景及其特點。
右邊中部的號碼區的底紋則是紅、橙、藍三色接線構成的梅花裝飾底紋,藍色表示枝條、紅色表示花瓣、橙色表示花蕊。相比左上角的接線圖案,顏色位置分布更加不規則,制版、套印的難度更高。
這枚紙幣除了平凸版多色接線技術之外,凹印部分也是能夠展示我國的高水平的印鈔技術。
這枚紙幣正面的裝飾邊框均采用四色凹版印刷;背面邊框為三色凹印,再加上主圖的黑色的手工凹印,總體達到了四色凹印。在當時,多色凹印也只有西方的印鈔強國的紙幣上出現,而且大多只有三色凹印,這枚10元券卻達到四種顏色之多,可以想象中國的印鈔技術是達到了一個非常高的水平的。
多色凹印是凹版印刷衍生出來的一種凹版印刷方法,基本的印刷過程與傳統的單色凹版印刷相同。不同的是,多色凹印在印刷時由2個或2個以上的施墨輥對印版施墨。多色凹印比單色凹印印刷難度高,在于其印刷過程中對印刷的圖案的顏色分布位置的控制上。
背面的邊框裝飾圖案采用了紅、綠、棕三色凹印。顏色分布的位置比較規則,相對正面的多色凹印圖案來說,難度稍低。
雖然三版的多色凹印在顏色數量上達到甚至超過了世界級的水平,也標志著中國掌握了多色凹印這種印刷難度高的凹版印刷技術,但在大批量的印刷過程中,對顏色分布位置上的控制還不夠穩定。最明顯的例子是上圖的牡丹花圖案的葉子的下半部分,有的是全為綠色,有的則是如上圖那樣的既有綠色又有紅色。這是與西方印鈔強國存在差距的地方之一。
正面中部下方的裝飾邊框采用了暗花技術。暗花是利用凹版印刷時不同深淺的版紋的儲墨量的不同,在印刷成品上表現墨層厚薄有差異,顏色濃淡不同的效果。
三版人民幣除部分輔幣券外,均采用水印鈔票紙印刷,而且絕大多數票券的水印鈔紙均為我國自行研制生產。10元券采用固定水印鈔票紙,水印圖案為放光芒的天-安-門。
這枚10元券所用的固定水印鈔票紙的抄造,是在缺乏參考資料的情況下,由中國的印鈔技術人員克服種種艱辛而最終研制成功的。它的成功研制和應用,標志著我國掌握了固定水印這種難度最高的水印防偽技術的抄造技術。雖然這張10元券的水印圖案在清晰度和立體感上還不太令人滿意,構圖較為呆板,明暗過渡、層次感還比較單調,但它仍然是非常具有歷史意義的。
這枚10元券正背面采用了四色凹版印刷,印刷難度大,印刷質量高;四色凹版印刷和平凸版多色接線技術的運用,展示了我國高水平的印鈔技術;固定水印則表明我國掌握了固定水印鈔票紙的抄造技術。這些都代表著當時的中國的印鈔技術的最高水平和印鈔技術上的長足的進步。
具有鮮明時代特色的主題和獨具特色的設計、搭配合理的用色,非常富有觀賞性;由吳彭越和鞠文俊兩位大師完成的正背面的手工雕刻凹版圖案,不僅增強了這枚紙幣的藝術氣息,更展示了中國手工雕刻凹版的水平。
無論是從歷史意義還是藝術鑒賞的角度來說,這枚代表著三版人民幣最高水平的10元券,是極具收藏價值的人民幣之一。